转自:中国经营网
中经记者 蒋政 北京报道
这一轮光瓶酒赛道扩容,似乎与老牌光瓶酒品牌牛栏山并无太大关系。
日前,茅台集团旗下的台源推出光瓶酒产品,并开始在多个省份进行招商。而在过去一年多时间,几乎所有名酒企业和头部企业都有光瓶酒布局。行业数据显示,我国光瓶酒市场规模今年有望扩容至2000亿元。
只是,作为昔日“巨无霸”式存在的牛栏山,正在遭遇“成长的烦恼”,其销量、营收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下滑,且库存量在今年上半年迎来激增。面对诸多新的光瓶酒品牌和新的目标人群,牛栏山以及背后的顺鑫农业略显疲态。
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顺鑫农业以及牛栏山正在遭遇周期变化以及不可逆的消费结构变化。房地产业深度调整,使得牛栏山原本主力消费群——蓝领阶层大量返乡、收入骤降,压缩了即时消费场景。而名酒企业以降维打击方式推出高性价比光瓶酒,分流了原本属于牛栏山的“口粮酒”需求。
酒业分析师蔡学飞表示,顺鑫农业的“大商制”面临碎片化的市场挑战。同时,伴随电商发展,光瓶酒也从传统渠道向直播、即食零售发展。不过,整体来看,牛栏山在品牌、品质、渠道和消费者层面仍有优势。只要加速品质升级,强化差异化特点,仍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。
牛栏山没有搭上赛道扩容快车
数据显示,我国光瓶酒行业市场规模在2024年超过1500亿元。行业预测,2025年光瓶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元,50—100元“高线光瓶”增速超40%。
只是,牛栏山似乎并未感受到市场的“暖意”。
今年上半年,牛栏山母公司顺鑫农业营收45.93亿元,同比下滑19.24%;归母净利润为1.73亿元,同比下降59.09%。
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自顺鑫农业在2021年和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巅峰之后,便开始一路下滑。今年上半年,其营收已经跌回10余年前的水准。
而具体到白酒业务,数据更不乐观。公司主力产品——42°500毫升牛栏山陈酿(即“白牛二”),销量从2020年的41.69万千升跌至2024年的24万千升。在今年上半年,该产品销量又一次同比减少33.05%。
这也使得顺鑫农业旗下的低档酒系列在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5.41%。顺鑫农业在财报中坦陈,当前形势下,白酒企业多数面临来自消费场景切换、人群习惯转变和市场营销升级等多方面带来的挑战,消费端则普遍呈现由“量”向“质”的过渡。尤其是在光瓶酒领域,众多酒企开展布局,竞争更加激烈。
行业人士认为,牛栏山的处境源自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。
肖竹青认为,牛栏山原本的主要消费对象面临人群基数萎缩和消费能力下滑。“牛栏山二锅头主要的消费对象是蓝领阶层。受到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,农民工数量出现下滑,直接影响了牛栏山二锅头的消费购买力。”
同时,固守“大商制”的牛栏山,没有适应当下的变化。
肖竹青提到,牛栏山在过去10年依赖“大商制”,给予大经销商更优政策。大商为完成任务常低价窜货、倾销,导致价格体系透明、终端利润微薄,渠道推力急剧衰减;在消费升级背景下,经销商更愿推广利润高、品牌溢价足的产品,牛栏山中高端新品难以获得终端配合。
记者注意到,顺鑫农业白酒销售在北京市场与平台商深度绑定,外埠市场主要采用区域大商模式开拓市场。区域大商负责区域的商超、餐饮和流通全渠道销售。
今年上半年,公司境内经销商减少3个至69个,京外市场减少20个至368个。而在2023年年底,顺鑫农业在北京和外埠市场还分别拥有 74个和393 个经销商。
河南一位白酒经销商告诉记者,牛栏山价格体系透明,销售利润有限。最重要的是,消费人群在萎缩,市场上可替代的光瓶酒产品在增加,尤其是年轻人群体,在选择光瓶酒时更倾向于更潮的品牌。
“比如主打年轻文化的光良酒,还有一些国酒品牌。”该经销商表示。
事实上,在仅一年多时间内,诸多白酒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光瓶酒市场。日前,茅台集团推出台源光瓶酒,并在多个省份启动招商。这个动作被蔡学飞视为“光瓶酒赛道发展的显著节点”。
“首先,从品类来看,它打破了光瓶酒传统上由浓香、清香型主导,而酱香酒因工艺复杂、成本高较少涉足的格局。其次,光瓶酒不再等同于‘低端’,而是‘品质越级,价格普惠’的代表。这是光瓶酒市场迈向成熟和升级的重要标志,反映了白酒行业整体适应理性消费趋势、寻求结构性调整的努力。”蔡学飞说。
除此之外,包括泸州老窖、洋河、古井贡酒等酒企也有类似动作。当名酒企业纷纷布局这一赛道,既客观带动了赛道扩容,也打破了该细分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。
老巨头如何焕发“第二春”?
牛栏山一度是我国光瓶酒市场的绝对头部品牌。海通国际研报提到,我国光瓶酒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分散,牛栏山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14%,汾酒、小郎酒、泸州老窖二曲市占率分别为6%、5%、3%。
发展至当下,山西汾酒旗下的玻汾依然保持强势发展。数据显示,玻汾年销量超2亿瓶,并且50%以上的消费者为90后年轻人。
事实上,牛栏山在品牌营销中也做出过诸多努力。在此之前,牛栏山推出调配饮品“牛碧桶”,尝试以“白酒+雪碧+冰饮”的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。同时,借助“烟火人间”系列短剧、《以法之名》等热播大剧植入和新媒体平台,进行多元化内容传播,增强消费者互动。
蔡学飞认为,上述话题营销可转化为可持续的年轻化沟通,深化餐饮场景绑定,传递“烟火气”中的品质升级信号。只要能够优化经销商利润结构,积极布局即时零售提升动销效率,牛栏山依然有着可观的发展潜力。虽然短期内销量大幅回升比较困难,但是结构性的产品升级依然为长期发展提供保障。
记者注意到,顺鑫农业也在对白酒产品进行结构调整。在白酒新国标出台之后,牛栏山推出金标陈酿,定位为中档白酒。不过,受限于推广周期,该产品目前的销售数据并不理想。
需要关注的是,尽管名酒纷纷布局光瓶酒,但其对应的价格带与牛栏山并不一致。
蔡学飞举例道,名酒企业普遍将核心价格锚定在50—100元,这一价格带与金标陈酿只是存在一部分重叠,但与传统白牛二依然存在价格区隔。并且,名酒光瓶酒与牛栏山也存在一定的人群区隔。整体上,名酒企顺应趋势做大了整个光瓶酒的市场,牛栏山作为民酒代表的品牌与规模优势依然明显,短期内并不冲突。
肖竹青建议,顺鑫农业在白酒业务需要做到以下三点:首先是品牌分拆,中高端线必须建立独立的副品牌或子品牌,弱化“牛栏山”字样,切断低端联想;其次是工艺透明化,以“纯粮固态+真实年份+可溯源”作为价值锚点,把品质差异显性化,让消费者“看得见”溢价理由;最后是渠道重做,用城市烟火气餐饮、社区团购、即时零售等新场景做切口,先培养并鼓励各个行业意见领袖与核心人群消费体验分享;改“大商制”为“平台制+终端联盟”,把利润留在终端,重建渠道推力。
“只有从渠道驱动转向消费者价值驱动,才有机会提升产品结构,实现品牌溢价。”肖竹青说。